三峡集团2024年班组长清华培训心得体会(四组郭建忠)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24-08-26 15:56:52三峡集团2024年班组长清华培训体会
郭建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三十余年之后,当再次走进校园,尤其来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近乎用一种朝圣的心态,我满怀崇敬、激动、兴奋心情,虽然天空中下着大雨,路面的积水淹没了鞋子,仍浑然不知。短短只有四天的培训,感谢清华大学老师精心的组织、科学的设计、周到的服务。李森林林院长博闻强记、引经据典,刘雯雯教授深厚的专业功底,李震教授生动形象的比喻,王晓毅教授幽默诙谐谈吐......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谨此,我谈这么几点体会:
一是关于学习。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对我们读书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提供了遵循的指南。三峡集团确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可以预见,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我们三峡人,特别是各级基层管理者,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步和丰富自己,才能勇挑重担、不辱使命。李森林院长2010年以来每天诵读一遍《大学》,一天浏览一遍很容易,难得的是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如此,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学习他的毅力和恒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二是关于创新。通过刘雯雯教授的启发,我认为,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一种取舍,革故才能鼎新。今天,我们所拥有引以为傲的技术、资源,甚至经验、习惯,这可能反而制约我们创新、创造的阻力,因此,我们要象刘雯雯教授所言,要克服“所知”障,做到打开、放下、清空、归零。创新需要什么,需要班组营造一种自下而上、人人追求进步的创新环境,需要班组长为失败和错误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全面建立允许失败和错误的试错机制。如何去创新,我们认为的创新,可能更多的认为,必须有新的产品、新的功能,重新排列组合则打开了我的思路,逆向差异化、化繁为简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三是关于沟通。作为一名移民工作者,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优良的工作作风,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李震教授从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三个层次进行了阐述,对我们基层班组团队沟通则很有借鉴意义。对于沟通的认识,他强调,与我们交往的人不是纯粹按道理或逻辑来生活的人,可能是充满了感情的、带有偏见的、傲慢和虚荣的人。因此,沟通上,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沟通呢?李震教授提供了良好的沟通的十个要诀,做一名好的听众、有效的倾听等,比如多用目光交流、表示理解、表现出兴趣等等,当然,要注意克服打断对方,作出不礼貌的,甚至轻视的行为,都是作为一个班组长需要注意的重点。
如果说各位老师的授课为我们班组建设提供了路径和方法,集团工会领导的授课则为我们厘清了班组建设目标和任务,记忆中李森林院长在开班致辞曾尊称大家为“校友”,虽然大家算不上真正的校友,但是入了清华门、便是清华人,自当谨记清华魂、常念清华情,勤而行之、学而时习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