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2024年班组长培训班”培训心得-周小燕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24-08-26 14:42:32“三峡集团2024年班组长培训班”培训心得
培训时间:2024.7.30~2024.8.2
培训人员:周小燕
培训地点:清华大学建华楼420和双清综合楼第二教室
培训老师:裴成新、李森林、刘雯雯、李震、朱鹏翔、王晓毅
培训内容: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围绕“班组长工作相关政策解读与如何打造三峡集团红旗班组”展开,通过裴成新主席的精彩讲解,帮助我们学习相关政策及班组管理建设的要求与标准,对我们班组长致力于班组管理提升及打造红旗班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学习要点
(1)加强企业班组建设的核心在于强化企业基础管理,重点在于提高班组成员整体素质,手段为开展班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和创建工人先锋号,目的是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2)班组建设是企业为改进班组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而采取的各类措施和开展的各类活动,面对对象是企业管理层。班组管理是班组以实现班组职能为目的,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班组内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率而开展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活动吗,面对对象是班组长。
(3)班组管理目标包含:完成生产任务、培养职工队伍、树立良好形象。
(4)三峡集团班组建设工作的推进体系:领导体系、制度体系、培训体系、考评体系。工作推进步骤包含设机构,建体系;定制度,明标准;抓培训,增能力;对标准,促整改;抓考评,树标杆共五个步骤。
(5)《三峡集团基层班组通用管理标准》(以下简称《通用标准》)解决了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抓什么”的问题,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具有先进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特点。基层班组作为标准的执行主体,应通过基础管理、日常管理、创新管理等九个方面进行管理。
(6)班组日常管理中班组文明管理要结合7S管理的要求,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3. 总结
裴主席的精彩讲解,让我对基层班组管理,以及班组长的职责与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通用标准》解读环节,我深入理解了集团公司基层班组通用管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白了作为班组长,如何紧跟标准导向,将上级精神转化为班组建设的具体行动。这为我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方向指引。同时,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班组不仅需要技术过硬、安全可靠、民主,更需要创新精神和文化思想建设。作为班组长,在这些方面我还需要继续努力落实,通过激发成员的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等手段,共同推动班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以“如何高效学习: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旨在提升学员的学习效率与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李森林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员深刻理解终身学习的内涵、理论框架及其实践方法。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学习理念、学习策略、学习技巧以及学习动力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全面的高效学习指南。
2. 学习要点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个体成长与进步的必经之路。强调通过“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来构建终身学习的框架。
学习理论与模型:介绍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社会学习及建构主义等五大学习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阐述了五字学习模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布鲁姆认知分类模型和体验学习模型,为如何提升学习层次、实现高效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学习技巧与方法:强调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如“读文字、读章句、读作者、读自己”的读书策略,以及朱熹的读书法。倡导通过体验学习、快乐学习、日积月累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动力与习惯:讨论了学习动力的来源,包括好奇心、内驱力等,鼓励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强调坚持与毅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图1 布鲁姆认知分类模型
3. 实践应用思考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与时间表。提倡使用学习管理工具,如时间管理表、学习日志等,帮助跟踪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策略。
运用学习理论与模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与模型,如通过布鲁姆的认知分类模型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利用五字学习模型来指导学习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现场演练、班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学习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强调坚持每日学习,形成固定的学习时间表,避免拖延与分心。鼓励学员积极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与策略。
4. 总结
本次培训不仅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理论与技巧,为我们构建高效学习框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提供了帮助,通过实践应用,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与成果。未来,我将继续关注班组成员的学习进展,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共同推动终身学习的理念入脑入心,助力个人成长与公司共同发展。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以“创新赋能班组长核心竞争力打造”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理论与案例分析,帮助班组长打破传统思维束缚,掌握创新赋能的核心竞争力。培训内容涵盖了底层逻辑、前提认知、基本机制、基本方法论及基本原则等多个方面,强调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班组长如何通过创新与变革引领团队持续发展。
2. 学习要点
(1)底层逻辑
价值网理论: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价值网理论,揭示了技术、产品、市场、资本和组织等基本要素如何组合形成企业的生存之网,同时也指出了价值网对企业发展的制约。
所知障:过去的成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2)前提认知
反熵增:强调管理者应成为“平衡破坏者”,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对抗组织熵增,保持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颠覆自我:以亚马逊进军电子书市场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颠覆自我和不断试错来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3)基本机制
计划与变化的平衡:介绍了“弹道模型”与“制导导弹模型”,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既要制定计划,又要灵活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进化机制:强调进化比你更聪明,鼓励通过试错和快速失败来加速学习和创新。
(4)基本方法论
重组与创新:引用了Karl Weick和乔布斯的观点,强调创新并非创造全新事物,而是将不同事物进行关联和重组。
高维竞争:阐述了商业最“残酷”的秘密,即让自己升到高维,把竞争对手锁在低维,以实现竞争优势。
(5)基本原则
木桶理论的悖论:重新审视木桶理论,强调在某些情况下,提升短板可能不如发挥长板优势重要。
简洁原则:强调“少即是多”,通过简化流程和减少冗余来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3. 实践应用思考
(1)打破传统思维
作为班组长,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敢于挑战现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通过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2)强化学习与试错
建立学习型团队,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和尝试新事物。同时,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团队成员在试错中成长,通过快速失败和反馈循环来加速学习和创新。
(3)灵活应对变化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团队的工作计划和策略。通过灵活应对变化,确保团队能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4)强调团队协作与沟通
创新不是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作为班组长,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通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机制,确保团队能够共同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4. 总结
本次培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班组长掌握了创新赋能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学习底层逻辑、前提认知、基本机制、基本方法论及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和思维方式,还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推动班组的创新与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和开放心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班组竞争力。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围绕“管理沟通与团队建设”展开,通过李震老师的课件,我们深入学习了团队的重要性、高效团队的特征、建设障碍及解决方法,以及领导者的关键管理技能——沟通能力等。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团队角色理论、沟通心理原则、有效倾听与表达等多个方面,对提高我们的团队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 学习要点
团队的重要性:团队不仅是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状态。良好的团队环境能激发人才的潜能,使个人智能达到最大化。
高效团队的特征:目标清晰、路径明确、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实现工作绩效最大化。
高效团队建设的障碍:权力差距、集体同质、忠诚异化、方法乏力。
团队角色理论:每个团队成员都扮演着职能角色和团队角色,八种团队角色(实干家、协调员、推进者等)在高效团队中缺一不可,各有其积极特性和需要容忍的差异。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兼有型的,但八种角色相互排斥的特点较多,一个人不可能集八种角色于一身。团队角色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特定的环境、 特殊的经历、特意培训都有可能改变人。
沟通能力:作为领导者的关键管理技能,沟通涉及信息共享、情感融洽和思想统一三个层次。有效沟通需要同理心、共识窗口理论等心理原则的支持。
倾听与表达:有效的倾听包括目光交流、不做预先假设、表现兴趣等技巧;有效的表达需遵循KISS(Keep it short and simple)法则,保持简洁明了。
图2 团队八种角色
3. 实践应用思考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在日常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和沟通协调。我将运用所学理论,积极调整自身角色定位,尊重团队差异,发挥各自长处,弥补不足。同时,加强沟通技能培训,提升倾听和表达能力,以促进团队的高效协作和整体目标的实现。
4. 总结
本次培训不仅增强了我对管理沟通与团队建设的认识,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我将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推动班组持续发展。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解析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路径和技术实现,通过案例分享、技术讲解和互动讨论,帮助我们掌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
2. 学习要点
(1)国企数字化转型要考虑的三大要素:业务能力蓝图(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范围边界、投入水平、优先级),技术供给和政策要求(国企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国企财务、合规、风险控制等业务政策,科技创新要求,数字经济)。
(2)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3)装备运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设备设施异常管理,决定了能源企业的关键运营指标,而隐患管理是设施设备异常管理的中心。当前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与隐患管理模式不相匹配,隐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检测工具落后、管理方法落后和信息系统落后,通过数字化系统能够应对这些主要问题,比如利用影像检测仪表进行微振动监测。
(4)新质生产力关键创新技术:人工智能(包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它所接触过的数据,通过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变形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创建新的内容,例如图像、文本、语音或视频),大语言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间的区别在于理解、提取和回应;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智慧能源实现变得简单。
图3 适用于能源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要求
(5)三峡集团数字化转型建议
五大考虑:落实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实现关键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并非简单国产化替代,过程中补齐前期短板;规划外部性的数字化业务,对现有业务形成补充和完善;开发自有数字化底层技术,落实中央关于核心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部署;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形成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央国企高质量发展需求“第二赛道”。
三项建议:在具体数字化项目启动前,应先开展全局性或者面向业务领域导向的规划;在集团、二级公司、业务部门的战略规划或业务规划均应纳入数字化内容;用足用好集团内外部的科技创新政策将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的预研纳入集团科技创新规划。
3. 总结
本次培训通过深入解析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路径和技术实现,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定义、重要性、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讨论,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和实践应用。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围绕“国学识人用人智慧——《人物志》现代解读”展开,通过王晓毅老师的精彩讲解,我们从国学角度来深入学习掌握了用人、识人的智慧。课程从《人物志》现代解读为切入点,内容丰富、富含哲理、古色古味,对我们人才选拔培养及班组团队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学习要点
(1)《人物志》
《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人才学著作,主要讨论人才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2)人才分类与鉴别
九征第一:介绍人才的生理素质及体表特征,通过神态、目光、筋腱等九个方面来反映人的品质。
体别第二:阐述“主德”与“偏才”性格关系,以及十二种偏才性格特征和适宜的工作岗位。主德的性格丰富均衡表现为无特点,性格为理想君主(圣人)所有。
流业第三:通过政治能力与技艺能力等方面阐释清节、术家、法家等十二种材质,并讨论各材质的能力与适宜任职的情况。
(3)管理人才的方法
材理第四:强调没有固定的人才标准,需要通过正确辩论方法形成共识。
材能第五:讨论管理型偏才的任职得失。
利害第六:分析管理型偏才的个人命运。
接识第七:指导如何通过初次面谈鉴别对方的基本素质。《人物志·接识》中曾言: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4)英雄与团队领袖
英雄第八:阐述创业型领袖与团队骨干的素质,强调智谋、胆略、判断力等。英雄可分为“英”和“雄”,“英”表现为独到创意、谋略规划、发现机会、准确判断,“雄”表现为果断决策、付诸实施等。
(5)观察与鉴别技巧
八观第九:提供从八个不同角度全面观察人才的方法。
七缪第十:指出鉴别人才时容易出现的七种失误。
效难第十一:分析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原因,即被选中者“时”“位”不佳。
释争第十二:以谦逊为标准,辨别人才高下,强调不争而胜的智慧。
3. 实践应用思考
(1)人才选拔
应用《人物志》中的九征、八观等方法,设计科学的面试流程和评价标准,提高人才选拔培养的准确性和效率。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结合体别、流业理论,选拔具备相应性格和能力的员工。
(2)员工发展与培训
根据员工的性格特征和能力优势,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方案,帮助员工实现潜能最大化。借鉴材理思想,鼓励员工参与讨论和辩论,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协作能力。
(3)团队建设与管理
参考英雄第八的理论,培养具备领导力的团队核心,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警惕七缪中的常见问题,避免在团队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和失误。
(4)组织文化建设
倡导释争精神,营造谦逊、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减少内部竞争和冲突。结合效难理论,关注员工的成长环境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总结
本次培训通过对《人物志》的深入解读,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古代智慧在现代人才识别与任用中的应用。通过学习九征、体别、流业等理论,我们掌握了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人才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误区和难题,如七缪、效难等。未来,我们将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人才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集团和公司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