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优秀班组长培训总结-(尹奉权)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24-07-08 15:22:34班 组 长 培 训 心 得 体 会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优秀班组长培训班
2023年10月07日至10月11日,我有幸和华电集团全国各地39名优秀班组长一起学习。在短短四天培训中,我像一名新入学的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不论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让我切身体会到“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
一、感受清华大学名校氛围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几经更名至现在的清华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该校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又红又专”“人文日新”的精神,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履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责,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其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清华大学校内外优秀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关系,为社会提供党政干部培训、企业内训、行业特色培训、国际合作培训、管理公开课、工程技术培训、远程培训等大量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建校以来,清华大学培养出无数精英,有无数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漫步校园,我们可以目睹错落有致的屹立着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建筑,有距今约300多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工字厅、古月堂);距今100多年的欧美古典建筑(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有50年代仿莫斯科大学的俄罗斯式的建筑(主楼);有近代建筑的风格各异的系馆和后现代式的高科技园区。校园内还有最引人入胜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有朱自清先生妙笔生花下的“荷塘月色”以及为纪念清华杰出的校友、学者吴晗而修建的“晗亭”等等。可以说,清华大学之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
二、领略教师、名师风采纷呈
这次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多数来自清华大学各学院的教授、博士导师、专家、学者级的人物,他们是王传利、李森林、朱 峰、杜尔顺、孙玉玺、王斌斌、刘雯雯、覃 征等人,他们给我们讲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终身学习与《大学》之道”“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麦肯锡智能制造实验室现场教学)”“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领导力与执行力”“新时代大国外交”“创新赋能班组长核心竞争力打造”“数字中国与未来管理者”等内容,我们还参观了中关村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基地、清华大学博物馆等。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案例,精彩的演讲水准,激昂的语气,引经据典,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无不引人入胜,听的兴致勃勃, 乐此不疲。“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每一堂课都是一道大菜,品的津津有味。整个培训过程,无不令我钦佩,老师们在授课的技术技巧方面体现了高精尖,在授课的内容上体现了思想、政治、科技、外交、专业、行业特色,有分析、有展望、有前沿的研究和探讨、有管理的创新与探索等。老师们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特别是王传利教授、李森林教授、孙玉玺教授的谈吐风趣幽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引用警句名言和典型事例让学员们掌声笑声连连不断,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实实在在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传递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三、熏陶心灵,扩大视野
其实,我们多数同志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时常感到“知识短缺”、“本领恐慌”,力不从心,我身同感受。这次我到清华,聆听了中国有名的专家、学者的授课,增长了知识和见识。虽然在清华学习时间不长,但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更新。开阔了眼界、耳界,提高了思想境界,真正的体会到“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境界,伟大的实践需要宽广的眼界”这个道理。我深深的感受到境界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胸怀,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还需要有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又红又专”“人文日新”的这种境界。我今后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不断开阔眼界,汲取知识养分,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接受人生洗礼。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今天的学习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怀感恩之心、健康生活、用心工作。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尹 奉 权
2023年10月11日于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