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院庆系列|中央企业“十五五”规划与人才发展研讨会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25-05-22 11:19:07会议现场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在“十五五”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才整体效能,助力高水平人才强国战略实施,5月15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央企业‘十五五’规划与人才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十五五”规划背景下的人才战略与产业探索为主题,聚焦规划前沿、交流改革经验、共谋发展路径,助力中央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授课。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网、中国大唐、国机集团、中铝集团、招商局集团等90家中央企业的领导嘉宾齐聚一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汪潇潇主持研讨会开幕。
杨斌教授围绕“三轴”理论深入剖析了AI时代背景下组织创新与人才战略的深刻变革。他指出,企业应从传统“AI+”的工具化路径,迈向以“xᴬᴵ”为核心的范式跃迁,构建融合组织发展(x轴)、业绩表现(y轴)与自由探索(z轴)的三轴协同创新体系。在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央企业尤需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强化自由探索意识,推动“边域创新”与“流人文化”的共生发展。他强调,真正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创新组织,应善于激发个体内在驱动力,鼓励多元路径并存与观点碰撞,推动实现能力的普及化、结构的扁平化与文化的开放性,真正孕育出面向不确定性的领导力与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注:xᴬᴵ,即底数x指代各种事物,AI放在指数位置上,这是对AI之于未来的塑造方式、推动力量和产出成果(也有后果)更有启发性的表达。AI与x之间不是物理反应,加和关系,而是范式跃迁,对x甚至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大改变。
杨斌
在产业探索板块,来自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商飞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远海运集团、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央企业的领导嘉宾分享了在“十四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和面向“十五五”的前瞻思考,充分展示了各企业围绕国家战略构建高水平人才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典型实践。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副总经理李爱国表示,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新阶段,中央企业必须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系统谋划人才发展布局。中国机械总院聚焦“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构建以领军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行业人才队伍、硕博士导师队伍、研究生队伍为核心的“硬核”科技人才方阵。他指出,必须以国家级高能级创新平台为牵引,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持续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构建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人才支撑体系。面向“十五五”,中国机械总院将持续完善高端人才培育机制,强化青年科技力量托举计划,为国家“工业母机”等核心装备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李爱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职工董事、工会主席王阳表示,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研院锚定建筑行业科技创新主力军定位,系统谋划未来五年人才发展战略,构建起“123”人才体系与“234”人才层级架构,着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时代人才高地。他指出,“一石二塔三支队伍”的“123”体系以“青年技术人才工程”为基石,构建科技与经营“双金字塔型”人才梯队,推动科技、经营、干部三类人才贯通融合、协同发展;“234”人才层级则通过分层分类机制,强化高潜力人才的精准识别与梯次培育。围绕“十五五”重点任务,建研院同步推进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锻造“金种子”团队,夯实人才根基,为中央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的人才生态体系提供实践样本。
王阳
中国商飞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宁方明指出,大飞机事业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体现国家工业能力与制度优势。“十五五”期间,中国商飞坚持“人才+机制”双轮驱动,系统推进“万人精兵工程”与“千百双计划”,构建多层级航空人才体系。他强调,打造国际一流大飞机产品,必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中国商飞注重高端人才的组织化培养,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总师级拔尖人才培训,解决工程实践与知识更新的矛盾,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民机产业市场化、商业化、持续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宁方明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刘智表示,新时代的高铁产业不仅需要“会制造”的技术工人,更需要“能创造”的大国工匠。中车系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从技术向艺术、从产品到作品”的人才跃升路径,推动技能人才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化。他指出,在传统培训基础上,中车更加注重认知提升与美学素养,探索构建“五育并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塑造兼具技术实力与人文气质的新时代工匠。通过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wen道”系列培训班,聚焦认知拓展、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让一线劳模工匠在技能之外实现思维跃升与格局提升。中车正不断以更开放的机制培育具有文化自信与创造力的高铁人才队伍,为中国制造注入更具温度与深度的新质动能。
刘智
中远海运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经理李歆指出,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产业链重构,人才体系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远海运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航运科技型企业”目标,坚持“战略引领、数字赋能”,构建覆盖全球1600余家单位的统一人力资源平台,通过标签系统实现人才精准识别与路径引导,提升组织响应与岗位适配能力,为AI应用奠定基础。企业注重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引入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高效灵活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与清华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开展专题培训等多元合作,在“十五五”新阶段积极探索科技与人才协同驱动的发展路径,加快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结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李歆
中国东方航空武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柴舸指出,面对民航业“四高一低”挑战,系统化建设空勤专业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公司通过“党建引领、四维发力、组织赋能”,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空勤队伍。以“四主理念”“四总要求”“四明文化”强化引领,以“建家办学搭平台”激发活力。实施“双培养”、“三基”建设、作风“量化考核”和“三违”整治,全面提升空勤人才素质。开展“百优十杰”评选,实行班组网格化、支部星级化管理,选树标杆模范,营造良好氛围。“十五五”期间,公司将继续抓住空勤人才培养这一“牛鼻子”,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理论、心理与实训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柴舸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晓南表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路径。面对全球通信产业竞争和大国博弈,中信科移动通过标准引领、产业控制和技术攻关,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他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公司通过“好苗子、好路径、好历练、好激励、好环境”的“五好”人才工程体系,打造从青年工程师到战略科学家的全链条人才梯队,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保障。
孙晓南
聚力创新,共话发展。此次研讨会汇聚中央企业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智慧力量,围绕“十五五”战略谋划、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人才强国建设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展现了央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与实践成果。未来,校企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协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和科技高地,共同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持续活力!
参会人员合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十五五”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过程中,人才工作不仅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更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